臺北市國民小學英語課程綱要 實施要點 (99年度公告版)
(一) 實施方法
1. 聽、說、讀、寫的教學應配合分段目標進行之。其教學活動概要分佈比例大約如下:
各年段聽說、讀寫教學活動概要分佈比例表
各年段 |
聽 說 |
讀 寫 |
低 |
80﹪ |
20﹪ |
中 |
60﹪ |
40﹪ |
高 |
50﹪ |
50﹪ |
各年段字母、應用字詞、生活用語及簡易句型學習參考指標
各年段 |
字母 |
應用字詞 |
生活用語 |
簡易句型 |
低 |
26個字母 |
35 |
22 |
3 |
中 |
|
130 (共計165) |
23 (共計45) |
15 (共計18) |
高 |
|
155 (共計320) |
24 (共計69) |
12 (共計30) |
2. 多運用教具、有聲教材,如童謠、歌曲、節奏韻文(chants)、兒歌童謠(nursery rhyme)及律動、TPR…等,培養學生聽、說、讀、寫的興趣與能力。
3. 運用故事、卡通、多媒體…等教學媒體,增進聽、說、讀、寫與理解能力。
4. 教學時,儘量以英語進行,以增加學生聽與說的機會以及適當的教學情境。
5. 聽力教學應以語意理解為主,口語教學應以生動活潑的表達方式。
6. 教師可配合教學內容、學生的程度及興趣,設計有意義的聽、說、讀、寫互動(interactive)的學習活動,如:圖文對應、代換練習、遊戲、比賽、聽唱活動、角色扮演、腦力激盪(brain storming)…等。
7. 教師可運用字母拼讀法(phonics)、閃示卡、實物或情境圖片…等來幫助辨識/強化字母、字、詞或理解字、詞與句子的意義,及其適當用法。
8. 閱讀活動宜以跟讀、朗讀循序漸進,可以配合多媒體教材強化記憶及精熟度,培養基礎閱讀能力;跟讀與朗讀時,應注意發音、語調、斷句與速度。
9. 運用熟悉的童話故事,提高閱讀興趣,增強基本閱讀能力。
10. 運用菜單、時間表、行程表、地圖、指標等各種實際生活資料,活用英文能力。
11. 書寫活動應依摹寫、拼寫、聽寫、書寫、創作,循序漸進。
12. 每次上課應適時適量複習已學過的教材,並加深加廣內容。
(二) 教學時間
1. 依教學需要每週安排二節正式課程,由學校自主彈性安排上課時間。
2. 除正式課程外,得運用空白課程、團體活動、晨間活動、朝會時間等時間,實施英語活動或補救教學。
3. 建議時間
低年段(一、二年級)— 每週二節課。
中年段(三、四年級)— 每週二節課。
高年段(五、六年級)— 每週二節課。
(三) 學習評量
英語學習評量應針對教學目標,以生活化、趣味化及多元化為原則,重視形成性評量,設計適當的評量內容與方法,以提高教與學的成效。
1. 多元評量:
(1) 運用指認、圈選、配合、連連看等方法,評量學生對字母、單字、短句等英文與圖片間對應關係的理解。
(2) 評量宜採過程評量,瞭解學生的學習起點,評量其個別進步的情形,其結果以質的評量方式呈現(如檔案評量,portfolio assessment)。
(3) 以遊戲、比賽、聽唱活動、角色扮演、配對、小組互動等方式,進行聽、說、理解與表達之評量。
(4) 適時、適量做總結性之閱讀能力評量。
(5) 以寫作檔案評量寫作能力。
2. 小學一、二年級學習評量方式儘量配合聽、說評量方式(唱遊、過關等方式),少用紙筆測驗方式實施。
留言列表